110學年度優良教材獲獎分享★傑出獎★牛惠之老師

發佈日期: 
2022-10-06
類別: 
110

學院 / 獲獎教師:人文與科技學院/牛惠之
獲獎教材名稱:科技、法律與社會
獎項:傑出獎
教材類別:■實體教材 □數位教材

編撰經驗分享:

由於科技、法律與社會的互動層面相當多元與廣泛,本次課程特地因應時事,以新冠肺炎(Covid 19)的防疫措施以及疫苗開發所涉及的管理與競爭議題做為議題主軸,探討與隔離、篩檢、大數據與行為、疫苗、專利與競爭等六個涉及科學基礎與科技應用的相關社會與法律議題。

通識課程被不少學生視為營養學分,學生在上課十多半採取消極、被動的學習態度,且經常處於人在心不在的模式,不是閱讀自己的書籍或滑手機,就是失神發呆。在設計這門課程時,我企圖突破上述兩個瓶頸,也就是第一,如何投學生所好地讓他們利用上課時間上網找特定資訊,使學生必須參與並被設計地進入到課程情境中,以達到有效的學習。第二,使課程符合素養導向教學,透過指出部分網路資訊的偏頗特質,讓學生了解,縱使資訊都在網路上,並不代表他們真的會查、會用、能分析與能理解,進而能洞悉與探討出資訊提供者的預設立場,以及資訊提供者透過篩選特定資訊所希望達到的扭曲效果。

本課程選擇探討的新冠肺炎(Covid 19)的防疫措施以及疫苗開發相關的科技、法律與社會的議題涉及相當多元的基礎知識,因此在課程與教材設計上,有兩項主要特色,第一是為因應這門課程涵蓋的多樣性議題,因此每次教材中都會篩選與擷取一些科普書籍中的相關知識(包括超過40本科普書籍,與10餘部影片),讓學生除能初步理解該議題或現象外,更可以藉由教材提供的資訊與材料,進一步自主學習,以加深加廣對相關議題的認識。第二,是以骨幹式教學的方式設計課程與教材,也就是為因應網路資訊隨手可得的情況,每次主題會設定一些議題,讓學生先上網找資訊,再逐一和學生探討相關資訊背後的意涵。網路雖然充斥各種資訊,但其中卻有不少是有爭議的或是基於特定目的而被塑造出來以達到特定誤導效果。在這個教材中,曾多次先鼓勵學生上網找資料,再帶著學生們透過討論一點一點破解部分資訊的陷阱與可能存在的偏頗與誤導,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科技、法律與社會的主軸議題之際,能同時培養出批判、分析與彙整資訊的能力。故而,這門課的設計與教材的運用,是以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先引導,再提供資訊,繼而透過重整、批判,一再打掉重練,以淬礪學生的思考能力,來兼具廣度與深度地學習科技、法律與社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