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學年度優良教材獲獎分享★傑出獎★陳必誠老師

發佈日期: 
2019-07-17
類別: 
108
傑出獎 陳必誠老師
傑出獎 陳必誠老師

學院/獲獎教師:中醫學院 / 陳必誠老師
獲獎教材名稱:現代中醫導論要略
獎項:傑出獎
教材適用類別:■一般教學 □實驗課程 □實習課程 □語言學習 □社區衛教 ■遠距課程 □臨床課程 □其他
編撰經驗分享:

一、教材內容概述與編寫動機:

    要寫一本中醫醫普的書,有時蠻難的,不易拿捏得當,即不能淪為健康教育般的簡略,又要有專業的基礎,也要有通俗的語法,還要有廣博的視野,畢竟,在東西文化的匯流中,中醫藥式微,也掙扎一百多年了,眾人苦尋出路而不得,明知其效,卻難與西醫同道深論,常有『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及『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之慨嘆。

   敝人自就讀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起,7年的中、西醫課業繁重,囫圇吞棗,懵懵懂懂,及至碩、博士訓練與教書這30年來,深深發覺:中醫藥現代化的口號,已經喊了一百多年了,許多的故事從清末到現在重複出現,好像始終解決不了。其實真正的問題在教育與大環境,以教育而言:一般人從小所接觸的醫學常識,大多是健康教育裏西醫的概念。若非因緣際會學習中醫,敝人對中醫的概念,只會停留在一般的轉骨、坐月子、補腎與金庸武俠小說裏那一套,因此,中醫的導論課程很重要。況且本校極缺良好的中醫教材,接觸中醫這近40年以來,本人已屆『知天命』,自知要『了生死』,並沉澱這些年來的體會,『傳燈、行深、照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學中醫真的需要有良好的文史哲底蘊,同時要結合現代科技的觀念,並克服中醫或缺的微觀概念與技術,將古人所觀察到的人體生理、病理現象,賦予新的看法。並結合現代藥理科技及給藥途徑,創造新的劑型,發揮中醫藥的最佳療效,並參出新的醫學理論。

   本教材分為兩大部:第一部,或許有點龐雜又天馬行空,那是本人企圖從多方面、多角度來思考及走進中醫,企望汲取各學科的資糧(consilience),獲取關鍵鑰匙,打開中醫的玄妙之門。第二部,是屬於較專業的部分,雖有點八股,也頗為深奧,但有了第一部的基礎後,再研讀時會如醍醐灌頂,方得個中三昧。《素問•氣變交大論篇》:『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泄天寶。』『道,非時不降,非人不傳。』教育與傳道,越來越難成為同義詞。還是這本來就是兩碼子事?吾亦惑矣!

此次繼數年前『針灸科學』與『針灸臨床技能手冊中英文版』付梓後,再度筆耕,讀者若有餘味或感不足,敝人當仍秉先儒 朱熹所言:『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的精神,於舊學新知激盪下,擷取傳統中醫及現代科技精華,略盡棉薄,擇著它書再續。

   本人將從事中、西醫之臨床與教學30多年以來的體會,並結合現代科技的觀念,重新思考自明朝以來,近500年的中西文化、科技落差。並克服中醫或缺的微觀概念與技術,將古人所觀察到的人體生理、病理現象,賦予新的看法,嘗試跨越中西醫之鴻溝,從多方面、多角度來思考及走進中醫,企望汲取各學科的資糧(consilience),獲取關鍵鑰匙,參出新的醫學理論,打開中醫的玄妙之門。

二、教材設計之特色與創意:

   本教材跳脫一般中醫學導論書籍常見的架構:一開始便從一般人感覺艱澀的中醫學理論體系及哲學基礎如:藏象、精氣血津液、經絡、體質、病因、病機、養生與防治、診斷與辨證、中藥藥物、方劑下手,反從一般人較熟悉的生物、物理、化學及文、史、哲開始,並漸進式的導向中醫之內涵,讓初學中醫者容易上手,易懂易學,即便是已畢業的臨床醫師也可有新體會,並啟發學習中醫者的新思惟。

三、目標使用者與應用範圍:

   在校之中醫藥學生或中醫藥專業人員,或西醫師對中醫藥有興趣者,或一般人想接觸中醫藥者及研究人員均可閱讀。

四、試用成效:

   本教材內容已使用多年,現已正式出版,2018.10初版上市,雖未曾大力推廣,僅本校中醫學院歷屆師生,便於四個月內銷掉800多本,反應熱烈,現已計劃續刷二版,可見:此種導論寫法及授課方式,學生們的接受度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