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年度優良教材獲獎分享★優良獎★高尚德老師
獲獎教材名稱:河洛話中醫藥學術用語有聲教材
獎項:優良獎
學院 / 獲獎教師:中醫學院 / 高尚德老師
教材類別:□實體教材 ■數位教材 □教案教材
編撰經驗分享:
訓練中醫學系學生於臨床時能用標準之閩南語敘述中醫症狀、診斷、中醫證型、處方與中藥,向患者解說與討論。醫用台語課程著重在用標準流暢之閩南語與患者親切詳細解說病情與溝通,西醫醫用台語與中醫醫用台語課程最大差異在,除了一般之醫病用語外,中醫臨床之症狀、脈象(脈弦細、脈滑、脈澀…)、舌診(薄白苔、白膩苔、黃厚苔、舌淡紅、舌紅、光絳舌、…) 、中醫診斷(肝腎陰虛、肝鬱脾虛、氣滯血瘀…) 、處方( 小柴胡湯、 桂枝湯、 六味地黃丸…) 、 用藥(黃耆 、白芍 、丹皮…)等是特殊專業用語平常生活上少用,必須專業學習訓練才能標準順暢表達。
傳統醫學與河洛語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閩南話又稱河洛話,因中原地區以黃河流域洛陽附近地區為中心,簡稱為河洛地區,河洛方言最初應源自商朝官語,其口音源於商代,讀書音源自古代漢語,因此河洛語應稱為「商漢語」或「古漢語」,古代很多中醫藥歌訣及唐詩辭都是以河洛語流傳下來, 我們製作「河洛話中醫藥歌訣」,選取70首《湯頭歌訣》、2首針灸歌訣《子午流注》與《標幽賦》,及中醫診斷科目,內容包含病因(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二十八脈;病機;辨證論治(四診八綱辨證-陰陽、表裏、寒熱、虛實;臟腑辨證-五臟六腑;氣血津液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即是「河洛話中醫藥學術語-醫用台語」,作為中醫藥課程教材。該教材製備完成,設置於學校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官網,修課學生可作預習,課後練習,上課時為課中教材,選擇上課用之相關內容直接進入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官網學習,老師指導與說明。該教材已置於立夫中醫藥博物館網頁,學生於課程開始即能上網學習,本課程各老師授課之主題皆適用。
該教材設計為互動式有聲數位教材,以學生可自主學習、臨床終身學習為目標,是目前台灣唯一的台語中醫藥專用術語有聲教材。中醫系修課學生上課,聽到有聲教材後方能了解與運用標準漢語台語優雅之音色與涵意,亦知中醫醫用台語是須下功夫學習的臨床技能,學習興趣大增,自主上官網反覆學習訓練,同時是一生臨床都可學習運用的終身學習。我們製作一系列的河洛語發音之傳統醫學課程教材,供全國中醫學系學生、中醫師、臨床醫師藥師應用。
註:獲獎教材放置於本校圖書館「優良教材專區」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