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學年度優良教材獲獎分享★傑出獎★葉威蘭老師

發佈日期: 
2019-07-17
類別: 
108
傑出獎 葉威蘭老師
傑出獎 葉威蘭老師

學院/獲獎教師:生技製藥暨食品科學院 / 葉威蘭老師
獲獎教材名稱:訊息傳遞路徑特論
獎項:傑出獎
教材適用類別:■一般教學 □實驗課程 □實習課程 □語言學習 □社區衛教 □遠距課程 □臨床課程 □其他

編撰經驗分享:

    訊息傳遞包含了細胞與細胞間的聯繫,以及細胞內多樣化的訊息傳遞路徑,不僅調控著正常生理,訊息傳遞的異常更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綜觀過去幾年的諾貝爾獎得主,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訊息路徑的深究獲得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的肯定;2013諾貝爾生醫獎則是因為破解了細胞傳輸系統vesicle之謎;繼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給了ubiquitination後,2016年諾貝爾生醫獎又肯定了另一項蛋白質降解回收的方法-autophagy。這些細胞與細胞或細胞內蛋白質溝通的方式譜出了訊息傳遞路徑的脈絡,而繼起之研究更可以深化其細節。

    但是,對於研究生以及參與專題研究的大學生,最常面臨的問題即是對於學術文獻的閱讀障礙。更進一步來看,其中一大因素便是對於細胞訊息傳遞方式的不了解,因此無法理解文獻中研究設計的基本邏輯,導致閱讀文獻時只是思緒上的盲從,不易將知識理解、內化,也更難加以付諸應用。本課程的內容以訊息路徑之功能的角度切入,例如細胞增生、細胞凋亡、自噬作用、泛素化蛋白降解作用、細胞能量利用、發炎反應、以及其他等等,介紹與該功能主要相關的訊息傳遞方式與路徑,並介紹參與其路徑之訊息分子,再補充介紹該訊息分子也可能在其他功能方面具有調控作用、因為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累積新的發現。在課程介紹之後,會以一篇學術文獻為例,了解實際研究該訊息路徑可以用何種分析方法,以及在細胞中、動物體內的功能性如何探討,讓學生能實際的了解並實踐這些做研究的可能方式。

    在投影片製作上,本課程引用了大量的高解析度彩圖,提升學生課堂注意力,並在文字上使用不同顏色,讓學生能快速將圖文之內容做連結,例舉如下:

    本課程目標即是讓學生在接觸及閱讀文獻前具有基本的先備知識,此後在文獻閱讀上、或是實驗設計上皆達到增能之目的,因此除了碩士生以外,有愈來愈多的參與專題研究之大學生上修,也有部分希望能加強理論基礎的博士生參與課程。已修課之學生都表示,透過本課程的修習,在閱讀文獻時能夠更理解實驗的設計邏輯與分析方式,並且強化學生舉一反三應用在自己的實驗設計上的能力。